BIM技術的發(fā)展前景
關于BIM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i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facility. The result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become shared knowledge resource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about a facility from earliest conceptual stages, throug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its operational life and eventual demolition.
此批注的重點在于說明現今通用的BIM一詞,乃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是指 一個涉及建構(generate)與管理(manage)營建設施的數字化表達的流程(process),而 這些數字化的表達,稱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應具備設施的物理 (包括幾何形狀與位置)與功能特征,并成為用以在設施的全生命周期中支持決策的共享知 識資源。基于這樣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BIM技術不會只是相當于一套軟件工具(但當然 需要軟件工具),還牽涉到工程的作業(yè)流程與全生命周期信息的管理,而應用的重點在營建 設施的全生命周期決策支持。
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BIM中的建筑信息模型是一個數字化的三維(3D)模型, 但并非如3D CAD模型只是由點、線、面等幾何元素所形成,而是由對應于實體設施的物件化幾何組件(如梁、柱、版、墻、樓梯、門、窗等)所組成的擬真三維模型。且此模型除包含了幾何對象外,還包含了幾何組件間的空間關系、對象的數量與屬性數據(如顏 色、材質等)。而BIM技術中關鍵的就是其「I」字所代表的全生命周期設施模型「信息 (Information)」之管理與應用。由此可見BIM技術是對于建筑數據信息的整合、分析、處理、分配等,并非一款軟件就可以實現的。
BIM技術的發(fā)展前景:從概念中我們也能感受一二,由于用2D視圖來表達本是 3D之實體工程信息有其先天之局限,例如,在處理復雜的幾何形狀時不容易完整表達,且在面對變更設計時也不易確保2D圖間之信息一致性等,使得營建產業(yè)之生產力與質量不易進一步提升。同時,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自然災害挑戰(zhàn)日益嚴峻,及對永續(xù)發(fā)展與節(jié)能減碳議題的益加重視,也為建筑與土木工程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一些先進歐美國家的政府便開始大力推動BIM技術之發(fā)展與應用,其中尤以美國政府之積極推動讓其他國家不敢掉以輕心而也積極跟進,因此逐漸形成風潮,并終于讓建筑與營建產業(yè)走上以BIM技術進行產業(yè)升級之路。
總結:一,BIM技術是一個仍在持續(xù)發(fā)展且同時帶來產業(yè)改變的新技術,必須不斷地透過對新觀念、新信息技術、與新案例經驗的認識與思考來學習。二,BIM技術不能只靠閱讀與思考來學習,還必須配合實務應用經驗來相輔相成,才能真正地學得其精髓,愿BIM技術為我國的建筑產業(yè)開創(chuàng)出更美好的明天。